避免误伤房企正常融资需求
2024-05-13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“有些企业只是暂遇困难,缓缓就能挺过去,但却被银行抽贷误伤了。”笔者在金融系统采访调研,时常听闻此类感叹。近期,金融管理部门再次明确,避免误伤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。中国人民银行、国家金融监管总局、中国证监会11月17日联合召开的金融机构座谈会提出,对正常经营的房地产企业不惜贷、抽贷、断贷。
如果说“惜贷”制约了企业的发展,“抽贷”“断贷”则给了企业致命一击。贷款尚未到期,有的银行却要求提前偿还本息且不再续贷,这不仅切断了企业的现金流,还极易引发踩踏效应。例如,一家房企通常有几家、十几家授信银行,当其中的一家银行抽贷,另外几家银行迅速嗅到“风险”气息,纷纷抽贷,唯恐自己跑慢了被套进去。这样一来,企业不仅失去了增量资金,还得集中、大额偿还存量贷款,被迫拆了东墙补西墙,陷入恶性循环。
客观地看,抽贷、断贷既有房企自身风险问题,也是银行出于风险管控考虑。从房企层面看,部分企业偏离主业、盲目多元化扩张,经营风险上升、信用评级下降。从银行层面看,会出于风险防控的考量,要求企业提前偿还贷款本息。但部分银行尤其是一些中小银行过度关注短期利益,风险管理能力不足。放贷时,往往“跟随国有大行”冲规模;抽贷时,通常又迅速跑掉,引发踩踏行为。
避免误伤房企的合理融资需求,要树立“银企共同体”理念。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。抽贷、断贷做法看似误伤房企,实则双输——个别中小银行可能跑得掉,但授信规模大的银行却难以抽身,信用风险高企。在利益共同体的理念下,如果部分房企只是暂遇困难、仍存发展前景,此时,银企应携手共进,提供有效方案,有助于化解风险和增强银企黏性,有利于银行的长远经营。
要引导银行改进风险管理。改进并非放松,否则可能形成新的金融风险。改进风险管理,是要按照市场化、法治化原则,逐步形成精细化的风险管理机制,更有效地识别房企需求,更精准地研判房企风险,更长远地关注房企的可持续发展前景,分类施策、稳妥处置。
市场经济是信心经济,稳预期是稳经济的关键环节。抽贷、断贷表面上看是个体做出了最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,实际上却损害了整体利益并最终殃及自身利益。此前,为了稳预期、稳信贷,全国多地曾探索开展“债权人委员会”模式,在金融管理部门的协调下,涉企的所有债权银行坐下来集体协商、一致行动。接下来,可进一步完善“债权人委员会”模式,同时优化政府性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,“几家抬”形成合力,稳预期稳融资稳经济。


猜你喜欢

股票开通杠杆:玩转股市,风险与机遇并存!


沪指失守2700点关口 跌幅超25%


民生证券:太空经济之基 商业发射服务放量在即


股市配资加中承配资:撬动财富杠杆,风险与机遇并存


华旺科技(605377)8953万股限售股将于7月23日解禁,占总股本019%


3月份CPI同比上涨01% 居民消费需求持续恢复


看盘十八式


三湘印象或被国资房企“收编” 此时易主是好时机?丨地产话企


如何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(政策问答·2024年中国经济这么干)


甲辰年六十六岁生日感怀(外三首)


以案说险 阳光财险提醒:车险理赔要注意


上海科技企业去年融资事件占比全国居首,三大产业数量过半


刚刚!人民币大涨,A50直线拉升!


Wedbush:谷歌(GOOGLUS)成功收购Wiz将利好其云计算业务 并推动网络安全领域出现更多并购


精彩抢先看秒懂金融·资管行业践行“三投资”理念优秀实践系列访谈之浦银理财


道明证券:欧元美元、美元日元后市交易策略推荐


禀赋视角下的工业革命


张忆东最新观点:美股已进入熊市,黄金遭遇流动性冲击,中国市场可积极防御,中期关注三类机会


邦达亚洲:欧洲央行降息预期升温 欧元小幅收跌


原油期货重挫 OPEC+决定再次大幅增产后供应过剩担忧加剧
